黄山街道地处我市东部商圈中心地带,是新老城区交汇处。辖区共有56个小区,老旧小区多,小区人口密集,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诉求强烈。黄山街道实施“精网微格”工程,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将多元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不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真情真心 老旧小区“旧”地升温
梅园社区坝山公寓小区是一个有20余年房龄的老小区,4栋楼住着161户居民。小区在整治前,车辆无序停放,居民曾多次因停车问题引发矛盾。
破解停车难,急需马上办。梅园社区党委书记李全莲多次召集由人大、政协、社区、物业组成的“倾听团”,征集居民意见建议,协商民主议事会研究方案后再通过楼栋单元长征求居民意见,寻求民意最大公约数,努力将“民所呼”变为“我所应”。

历时两年多的整治改造,如今该小区正焕发着新机,老街坊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家常,小区业主再也不用担心下班后车辆无处停放。
黄山街道人大工委、民安社区党委以真情真心,解难点堵点,先后组织电梯加装民主协商议事会近20次,认真听取居民意见、答疑解惑,最终募齐所需资金项目顺利开工。

加装电梯让13号楼的居民更深刻地体会到楼栋是个大家庭,6楼住户刘师傅自豪地说:“我住在这栋楼二十多年,感觉邻居越来越亲近,电梯安装好,相信我和老邻居们在这里的生活也将更美好”。
精网微格 新型社区“新”欣向荣
绿地南社区地处热闹繁华的云龙万达商圈,人员构成复杂,社区管理难度较大。“底数不清,社区服务的精细化就无从谈起。”绿地南社区居委会主任梁玉叶介绍,社区充分发挥“精网微格”作用,把专兼职网格员、辖区民警辅警、物业、消防等各方力量组织起来,先后排查了99栋楼276个单元,在掌握准确的人房数据基础上,创新实施社区人口、房屋“七色管理法”,对辖区人口、房屋属性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不同颜色代表不同人口和房屋属性,一户一档实施动态管理。
为了唤醒群众主体意识,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绿地南社区以100户为基本单元,将现有8个网格细分为38个微网格,将退休党员、物业管理人员、楼栋长、志愿者等发展为微网格联络员,配合网格员常态化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网格巡查走访等工作。
“绿地南‘义警队’就是我们发展微网格联络员中的一批核心人员,队员由20余名退休党员、热心群众组成。”梁玉叶介绍,老同志们本身就住在这个小区,人熟地熟情况熟,群众基础好,特别适合做调解工作,有些矛盾纠纷他们三言两语就能化解,网格的“小平安”促进了社会的“大稳定”。
智治善治 大网格“格”出幸福
以前坑洼道路,如今平坦通途。名邸路北延段由于小区施工等原因被封堵,杂草丛生,无法通行,小区居民只能绕行。了解这一问题后,黄山街道庆丰社区党委书记马云英立即组织寻访小组,通过实地走访和召开民主协商议事会,推动道路整修,最终在开学季前完成路面修整。
庆丰社区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小题大做”社区事,在提高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上加分赋能。面对社区“银发潮”,庆丰社区党委书记马云英多方联系,开设云龙区首家“社区食堂”,向独居老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谈心抚慰、应急救助等亲情服务。社区通过日常帮扶、走访慰问、医疗服务等助老服务活动,共建老年幸福圈。

“善治”回应民生期许,“智治”打造数字社区。近年来,黄山街道推动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通过推进智慧小区建设,改造低效落后的门禁系统,精准区分出入需求,综合采用刷卡电子门禁、人脸识别门禁、防尾随门禁等,规范出入管理,彻底改变以往敞开式、松散式的出入乱象。街道在社区精网微格工作站建立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将辖区内小学、幼儿园、物业、小区出入口等重点场所的监控全部接入工作站,24小时视频巡查,实现“一屏观辖区、一键管全网”,打造社区治理的“智治”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