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鼓楼区九里街道居民陈先生报警,称其妻子是盲人,无法忍受楼上住户长期发出的噪声。”九里街道的人民调解员高云对于这起纠纷仍然历历在目,“当时,双方的情绪都比较激动,楼下的陈先生想去楼上理论,眼看就要升级成肢体冲突。”
高云通过警司联动平台接收纠纷后,先是采用“背靠背”的调解技巧,让双方冷静下来,再组织开展“面对面”商谈。调解工作持续了大半个月,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人民调解员联合辖区民警、网格员深入社区排查矛盾纠纷
鼓楼区司法局采用“1中心+2平台+N渠道”方式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即诉源治理中心、警司联动平台和非诉讼服务中心平台,以及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公共法律服务热线12348、消费者投诉热线12315、网格化指挥中心、城管、信访等部门渠道。
诉源治理中心还与公安、人社、妇联、劳动仲裁委等政府部门建立对接合作,进一步将关口前移,各部门利用职能、专业优势化解纠纷。非诉讼服务中心、流动调解工作站等利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苏解纷”非诉服务平台等智能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针对路途遥远或不便来现场的当事人提供线上调解服务。
解决企业成长的“烦恼”
黄先生经营一家设备公司,因为一起买卖合同纠纷被诉至法院。本以为要去法院经历一系列诉讼流程,却接到了调解通知。在区司法局派驻法院非诉讼服务中心调解员张薇的协调下,他与对方公司负责人达成一致,并于当天完成退货退款手续。
△派驻非诉讼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员组织开展纠纷调解
为将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讼,鼓楼区司法局持续推动商事商会调解组织建设,创新成立“法院+商会”解纷机制,会同区法院和区工商业联合会设立鼓楼区商会调解委员会,推动“商人纠纷商人解”。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综合研判,精准锁定矛盾风险易发区域,建立商事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站,引导企业规范经营行为,推动诉源治理不断向投资、金融、知识产权等新型矛盾突出领域延伸,促进商事争议得以实质性解决。
联合全区各行政执法部门、街道办事处、基层网格,协同社会各界力量,建立接案、转办、处置、回访、评价“闭环调处”模式。针对每一个调解案例,做好证据调查、满意度调查、回访等服务和记录。
身边人解身边事
一年前,陈女士经人介绍认识刘某,后两人很快确定恋爱关系,期间刘某多次以转账、现金等形式给陈女士钱款。后陈女士以双方三观不合为由提出分手,刘某不同意分手,且一直电话骚扰陈女士并索要“分手费”,严重影响陈女士的正常生活,无奈之下刘女士向公安机关报案。
接到警司联动平台推送的纠纷信息后,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张珊珊迅速反应,从情理的角度对双方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经过张珊珊多次沟通协商,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陈女士自愿退还刘某1万元,刘某也意识到自己行为过激,保证以后不再骚扰陈女士,纠纷圆满化解。 鼓楼区司法局积极发挥法律明白人“人熟、事熟、地熟”优势,组织738名“法律明白人”,对基层常出现的婚姻家事、土地界址、邻里等领域矛盾,用乡音乡情对群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解开心结。同时,鼓励辖区内100余名“徐州好人”“鼓楼榜样”等道德模范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网格员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