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真的感谢你们,为这事让你们跑了那么多次,一直堵在我心里的疙瘩也终于化解开了,我们一定好好相处。”一件难以解决的案件,两代人长达数十年的纠葛,在检察官的不懈努力下得到了圆满解决。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见证了古人的和睦谦让,现如今,邳州市检察院干警用行动诠释了现代版“六尺巷”的故事。

王某和黄某仅为一路之隔的邻居,二人多次因4厘土地归属问题发生纠纷并报警。后王某因此事将黄某打成轻伤二级,双方矛盾愈加激烈,侦查机关和村委会多次组织调解均未成功。
不久后,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由邳州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莉包案办理。刘莉多次带队到案发现场走访,向村委会了解案件起因,得知该案涉及的土地归属问题乃是父辈遗留所致。
为促进双方当事人和解,邳州市检察院制定了详细的化解方案——
-
一是针对黄某伤情鉴定的问题,由检察院技术部门及时委托相关部门进行重新鉴定,并对王某进行释法说理,促使其认罪认罚。
-
二是从事实和法律两个角度阐明了案件走向和对双方当事人切身利益的影响,告知王某需要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如果不调解只能接受法律审判,让当事人从互不相让到逐渐冷静与理性。
-
三是发挥律师在矛盾化解中的有效作用,律师参与双方调解,商谈土地归属与赔偿和解事宜。
经过多人、多次反复劝导,最终两人同意检察机关调解处理本案。
虽然双方都同意调解,但是赔偿数额是多少?土地问题又如何解决?为促进矛盾源头性实质性化解,邳州市检察院在当地村委会召开了听证会,采取“背靠背”和“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劝导,努力寻找共识。
经过反复磋商,双方最终各让一步,不但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土地问题也一并解决,王某当场表示不再就土地问题提任何争议。双方在检察官、村委会代表和律师见证下签署刑事和解书,听证员一致同意对王某作不起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