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江苏长安网
您好!今天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高层动态> >  

十大经验推动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成效

发布日期:2017/9/28 作者:shouzhu 文章来源: 点击率:8402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情系平安中国建设,对每次全国政法、综治工作会议,对事关全局的政法综治工作,总书记都作出重要指示,为综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5年来,政法综治战线不折不扣地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破难题、补短板、防风险为重点,一手抓突出问题整治、一手抓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十大经验”,推动平安中国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创新理念提高社会治理整体水平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安徽桐城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造性地将倡导“六尺巷”典故所蕴含的礼让文化与辩法析理相结合,率先在法院系统应用于司法实践,通过“听、辩、劝、借、让、和”六步走法则,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5年来,政法综治部门坚持与时俱进转变理念、创新体制,推动社会治理迈向更高水平。

  各地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坚持以变应变、以新应新,增强社会治理预见性、主动性;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推动由党委和政府大包大揽的社会管理体系转型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各方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倡导数据文化,不搞大呼隆、运动式治理,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近年来,暴力伤医、医闹等问题频发,不仅让医患关系高度紧张,也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隐患。针对“医闹”突出问题,上海、天津、浙江、湖北、江西等地出台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或办法,探索用法治手段处理医疗纠纷。江西自条例实施以来,全省“医闹”问题基本遏制,再没有发生恶性伤害医务人员、严重扰乱医疗秩序的案件。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也是推进平安建设的根本保障。

  ——5年来,政法综治部门坚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各地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难题、推进工作,推动完善社会治理法律制度体系,加强实名制、信用管理等基础性制度建设,通过依法处理典型个案为社会成员划出法律底线,促进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针对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借贷、网上理财等名义大肆进行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影响金融稳定的情况,上海、山东、江苏等地成立金融安全防范打击工作领导小组,协同银监会等部门,建立立体化、社会化、信息化监测预警体系。从打击传销到整顿操纵证券期货市场,从打击金融诈骗到整顿地下钱庄,各地各部门合力整治,挽回经济损失2100余亿元。

  ——5年来,政法综治部门坚持把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深化供给侧机构性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和服务;树立谦抑、审慎、文明执法办案理念,提高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全力做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和上海亚信峰会、南京青奥会、北京APEC会议、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安保工作……各地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人防+技防织密织牢公共安全网

  “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等群防群治力量,让老百姓感受到“远亲不如近邻”的亲切温暖,也让不法分子在“聚光灯”下无处藏身;“武林大妈”“西湖群众”“乌镇管家”等3.5万余个社会组织,组成230余万人的平安志愿者团队,共同参与了G20杭州峰会的维稳安保工作。

  这只是各地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多方参与共同治理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一个缩影。

  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

  ——5年来,政法综治部门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重要法宝,努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各地大力弘扬党的优秀传统,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各地手段,探索组织发动群众的新途径新办法,开创群防群治新局面;深入推进基层自治,健全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创新协商民主机制,使公共决策尽可能兼顾各方利益。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治理的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

  ——5年来,政法综治部门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夯实平安中国建设的根基。

  各地把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在城乡社区,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和社区网格化建设,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人民法庭、派驻检察室建设,把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一线汇聚,提高了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大数据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战略、大引擎,科学技术已成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革命性力量。

  贵州依托全省统一的“云上贵州”平台,对社会治理数据进行高度整合共享,把大数据与社区治理结合起来,打造出生态绿色、智慧管理的新型“云社区”。北京、广东、新疆等地构建起以人脸动态识别为核心技术的“视频云+大数据”平台,提升了预警防控能力。

  ——5年来,政法综治部门坚持把现代科技应用作为强大动能,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各地主动拥抱现代科技,积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成果,加强对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促进打防管控精准化、智能化,努力打造平安建设升级版。

  ——5年来,政法综治部门坚持以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支撑,织密织牢公共安全网。

  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部署开展“雪亮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社会面、重点行业、单位内部、城乡社区等治安防控网络,深入推进打黑除恶、治爆缉枪、禁毒扫黄、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强道路交通、消防、易燃易爆等危化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维护了公共安全。

  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人民群众是平安建设的第一落脚点。

  ——5年来,政法综治部门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组织开展严打暴力恐怖、电信网络诈骗等专项打击整治;深化户籍、出入境、边防、道路交通、消防等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信访救助制度……各地以问题为导向,破解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受到人民群众好评。

  预测预警预防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当今世界已进入风险社会,只有不断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域从“后置”变为“前置”,从“被动”转为“主动”,才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5年来,政法综治部门坚持立足于预测预警预防,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

  各地积极应对政治安全风险,有效应对暴恐风险,主动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寄递物流、网络约租车等新业态带来的风险,促进规范健康发展。

  针对黑恶势力新动向,江苏、内蒙古等地依托涉黑涉恶情报研判体系,建立线索搜集、经营、打击、整治长效机制,健全对涉黑涉恶高危人员监管、防控机制,完善犯罪线索举报、移交制度,防止其坐大成势;针对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较为突出,影响正常交通秩序并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北京市启用“电子围栏”,所有支持蓝牙模块的共享单车均可以与围栏技术对接,摩拜、ofo、小蓝车等主要共享单车品牌均可以将车停放在公共电子围栏区域内。

  俗话说“远水救不了近火”,而浙江舟山依靠调解员和渔民群众自我化解矛盾,不仅“熄灭”了各类矛盾纠纷的苗头,还能当场调处损失数量小、情节较轻的事故,实现海上矛盾就地化解不上交,成功打造了“海上枫桥”。

  四川、江苏、上海、黑龙江等地通过大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创新,在熟练运用人民调解等传统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上,通过融入科技、文化、心理等要素,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5年来,政法综治部门坚持维稳与维权相统一,提高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水平。

  各地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完善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民心基础。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成为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比2012年下降43%,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下降56%;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对社会治安满意度从2012年的87.55%上升到2016年的91.99%。

        法制网记者 蔡长春
        来源:法制网

 

主办单位:中共徐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苏ICP备11063937号-2

Copyright 2024 www.xzzf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徐州市委政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