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企业胜诉权益保护,“小标的 大民生”专项执行行动执行到位1.68亿元;在江苏省率先出台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办法,公布涉企违法行为免罚轻罚清单,涉及金额3.2亿元;开展“稳企强链 助企塑信”信用修复指导服务专项行动,帮助1400余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公安高频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0%,办理企业、群众事项170余万件……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今年以来,江苏省徐州市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组织实施“平等护企”“安商稳企”“纾困助企”和“优商惠企”四项行动,全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平等护企”
加强制度供给做实司法保障
148万!在徐州市鼓楼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中,一体解决刑事责任追究和民事责任承担,受害企业获赔百万元。
2024年,徐州市委政法委印发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推进落实“16条举措”;市法院推出服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14条措施”;市检察院出台“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方案;市公安局实施助企优商“10项措施”;市司法局启动法治护企“六大行动”……
从经营主体权益保护到社会信用、政务服务,从行政执法到大数据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徐州市政法部门相继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与法规,加强制度供给。密集释放的政策信号极大提振了经营主体信心,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安商稳企”
提升执法质效回应市场期盼
如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执法质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徐州市全力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出台规范行政检查“十不得”,入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30%;持续提升案件办理质效,将涉企案件全流程纳入监管;出台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六严”规定,助力涉营商环境案件办理公开透明、规范高效;加强涉企司法监督,建立破产案件“检察监督+行业监管”机制,助力市场主体拯救和退出;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执法监督、重点案件专项检查,以执法司法“硬监督”优化法治营商“软环境”。
沉疴尽去,万山将春。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助力了企业在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纾困助企”
维护市场秩序守护企业发展
长期以来,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间的壁垒导致涉企案件处理困难。徐州市在全国率先推进“执破一体”改革,设立“执破一体办案中心”,通过发挥程序叠加优势,推动困境企业救治重整。
“我们将同一企业的执行案件和破产案件交由同一办案团队集中办理,实现了从各自为战向分工制约、协同推进的转变。”徐州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徐州某公司执行案中,徐州法院及时识别该公司破产原因,第一时间转入破产重整程序,实质化解1771个诉讼、执行案件,涉及农民工、小供货商数以万计。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州市还通过企业破产处置府院协调联动机制,切实以法治促进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2024年共完成行政处罚信用修复4000余件次,帮助1400余家企业恢复信用。
“优商惠企”
立足市场需求优化政务服务
“发现有人查询办理,系统会智能推送线下窗口和线上网办进行‘二选一’,实现从‘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型。”徐州市公安局政务服务管理支队民警打开手机中的“政务导航图”小程序介绍,“有呼即应,无事不扰”。
徐州市创新推进公安政务便民“优服”和数字政务“赋能”工程,建设升级公安政务一体化平台和政务服务导航图,75个公安高频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0%。今年以来,办理企业、群众事项170余万件。
引法治“良药”,为企业“开方祛痛”。徐州市还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优势,有效整合各类司法行政服务资源,制订园区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清单,组建法治惠企服务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订单式”法律服务,目前已对接该市市级优势产业链17条,服务链上企业101家。
同时,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徐州市开放型经济需求,该市构建了“1+1+5+5+N”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依托徐工集团等企业成立了2家海外服务中心,有效保障了该市企业在国外的合法权益。